首页 > 养生食谱 > 胆囊炎怎么治疗(胆囊炎怎么治疗痊愈)

胆囊炎怎么治疗(胆囊炎怎么治疗痊愈)

 2022-02-16 15:59:16  阅读   评论 

如何治疗胆囊炎?

胆囊炎的治疗手段包括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需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内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禁食、解痉、补液等,手术治疗主要为胆囊切除术。

1、急性胆囊炎患者应酌情禁食禁水,避免食物及胃酸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

2、注意休息。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1、解痉止痛

常用药物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间苯三酚、哌替啶等。

2、利胆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50%硫酸镁、消炎利胆片、利胆片等。

3、抗感染

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可使用抗生素,一般采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等。在明确致病菌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目标治疗。

阿托品、山莨菪碱、间苯三酚、哌替啶、50%硫酸镁、消炎利胆片、利胆片、克林霉素

1、胆囊切除术

是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治疗的常规术式,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际有顺行性和逆行性切除两种方法,逆行性切除术适用于炎症重、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情况下,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2、胆囊造口术

在患者情况极差,手术耐受力差;或者手术技术条件差,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的情况下,可选择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口术。高危患者或局部粘连解剖不清者,可先行造口术进行减压引流,3个月后再行胆囊切除术。

3、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适用于病情危重又不宜手术的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可降低胆囊内压,待急性期过去再择期行手术。

传统中药在慢性胆囊炎治疗方面有悠久历史,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同时可配合中医其他疗法,如针灸、耳穴疗法、药物贴敷等

胆囊炎怎么治疗

胆囊炎怎么治疗?

肝胆一直都是人体较为重要的器官,但是肝胆也是很容易出现疾病的。胆囊炎就是最常见的胆囊病变,在胆囊炎的治疗上,有很多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小编给大家讲讲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和胆囊炎不能吃什么。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胆囊炎的症状1.腹痛约85%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以右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腹痛多呈持续性,可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背放射:慢性胆囊炎的腹痛常呈反复发作性,多为隐痛、胀痛。2.发热急性胆囊炎发热一般在38~39℃,多无寒战。3.恶心、呕吐以急性胆囊炎多见。4.腹胀、嗳气及厌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慢性胆囊炎患者均可出现,但以慢性胆囊炎更多见。5.黄疸约10%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可能是胆总管下端括约肌痉挛或感染扩散至胆道系统所致。若是同时出现以上两到三种症状的时候,就要当心是否是疾病的发生,以及及时去医院诊治。胆囊炎的治疗都有哪些方法呢?胆囊炎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①急性胆囊炎:可使用阿托品、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等进行解痉、镇痛。②慢性胆囊炎:视病因不同可服用利胆药物,驱虫疗法,或使用鹅去氧胆酸进行溶石疗法。两类胆囊炎都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服用中成药金胆片,能消炎利胆。药物治疗是非常好的选择,但若是想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话,也是可以的。2.手术治疗①急性胆囊炎:视情况而定,在经12~24小时积极的内科治疗,待症状有所缓解再择期进行手术治疗。②慢性胆囊炎:无论患者有无胆囊结石,若胆囊已被感染破坏,且丧失功能,都应择期手术切除。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胆囊炎治疗方法★

急、慢性胆囊炎,目前皆以切除胆囊疗效最好。

(一)非手术疗法:亦可作为术前准备,包括:a.卧床休息、禁食 、腹胀者胃管减压;b.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c. 解痉止痛;d.静脉联用有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 素、先锋霉素等;对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二)手术疗法

1.急性胆囊炎:一般主张经12~24小时积极的内科治疗,待症状 缓解再择期手术。

2.慢性胆囊炎:无论有无结石,因胆囊已丧失功能,且为感染病 灶,均应择期手术切除。

(三)饮食疗法

胆囊炎胆石症除用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外,营养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疼痛缓解和手术后健康恢复阶段更不容忽视营养治疗的要求及饮食治疗原则如下:

(1) 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时,应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 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

(2) 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 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 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5) 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糖。可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给300~350克,特别是在发作期应予静脉补给。

(6) 要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K。

(7) 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胆囊炎怎么治疗

得了胆囊炎怎么治

1.间断的服用些清肝利胆片。

2.每年的春节前后,采集一些茵陈蒸着吃,能预防胆囊炎的复发。

3.晚饭不要吃鸡蛋及油腻大的食物。

4.平时少吃辣椒。口服:消炎利胆片,鸡骨草胶囊,阿莫西林。少吃油腻避免暴饮暴食,以好消化食物为主。口服:消炎利胆片,鸡骨草胶囊,阿莫西林。少吃油腻避免暴饮暴食,以好消化食物为主。当胆囊炎病发的时间,病人的右上腹有剧烈的疼痛。有发烧、恶心及呕吐的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黄疸的症状。有此症状必须立即前往医院进行紧急治疗,否则可能会威胁生命。当胆囊因某种疾病肿胀得太厉害时就会破裂,造成严重的腹膜炎。如果遇到胆囊发炎的时间不要着急,要清醒的对待问题。下面介绍一下胆囊发炎时我们应该怎么采取治疗的措施。

1.家庭治疗措施

急性胆囊炎病人应在家卧床休息,轻者可吃半流质饮食,重者则应禁食并予以静脉输液。

1)炎症淌遇后再动手术

2)一定要注意卫生

蛔虫钻人胆囊也是引起胆囊发炎的一个原因,因此,注意卫生,吃生菜、水果时必须先洗干净,饭前便后必须洗手,以防止蛔虫感染,有蛔虫者应先驱虫。

2.饮食营养与疗法

1)不要吃固体食物,在胆囊炎发作时,禁吃固体食物数天,仅喝蒸馏水或矿泉水。接着再喝果汁3天,可喝梨子汁、甜菜根汁、苹果汁等。然后才开始恢复固体食物,用生甜菜切碎加2汤匙橄榄油、新鲜柠檬汁、新鲜的苹果酱食用,这个饮食计划对患者很有帮助。

2)多吃新鲜蔬菜,生菜可占饮食的75%。每天还可以吃一些苹果酱、鸡蛋、酸酪乳、白乳酪、烘鱼、新鲜苹果、甜菜等。

3)严禁吃的食物:避免糖制品、各种动物性脂肪、肉类、油炸食物、辛辣食物、人造奶油、汽水、咖啡、巧克力等。

4)喝纯果汁:尽可能喝纯的苹果汁,连续5天。偶尔加入梨子汁。甜菜汁也有清肝的作用。

5)避免刺激性食物:一切酒类及刺激性食物或浓烈的调味品均可能导致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宜尽量避免。

6)饮食不要过量:肥胖症与胆囊疾病息息相关。40岁的超重妇女,且又生过小孩者,较容易发生胆囊方面的疾病。避免体重变化太大。体重快速地变化可能引发胆囊问题,所以,当你尝试减肥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快速的去节食减肥,接着又大吃大喝使体重快速反弹。

7)补充营养素

苜 蓿 每天3次,各10粒。服用2天,配一杯温水。此物能清肝,并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

卵磷脂 餐前1汤题,或使用胶囊,用量参照产品说明。脂肪的乳化剂,协助脂肪(胆固醇)消化。

综合酵素(含牛胆汁) 用餐时服用。注意:如果有胃灼热,则改在饭后服用。勿使用含盐酸的产品。

维生素A、维生素E 每天分别250001U和6001U。抗氧化剂。

维生素B群及B12 用量参照产品说明,消化作用必需之物。

肌醇 每天500毫克。对胆固醇代谢及肝与胆囊功能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c 每天3000毫克。缺乏维生素c可能造成胆结石。

维生索D 每天400U。胆囊功能不佳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8)进行药膳保健 ①茅根公英粥:白茅根、蒲公英各60克,金银花30克,粳米50—100克。先煎白茅根、蒲公英、金银花,去渣取汁,再人粳米煮作粥。任意服食。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适用于急性肾炎,小便不利,胆囊炎.等。②生姜橘皮茶:生姜6—10片,橘皮、鸡内金各10克。加水适量煎煮约20分钟。调入白糖少许,水煎代茶饮。可常服用。主治胆囊炎胆胃不和。

3.在其他方面的治疗方法

1)试试洗毒疗法:清洁肝脏及结肠的解毒作用有助改善胆囊功能。请参照下卷第八章的洗毒疗法。

2)试用蔡食疗法:请参照下卷第八章的禁食疗法,当你感到不舒服、恶心、呕吐、发烧时(这表示体内有毒素),可连续使用咖啡灌肠剂数天。你也可在灌肠剂中加入蒜头汁。

3)敷糊药:用大黄30克,冰片5分,研成细末,用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胆囊区(右乳直下肋缘边左右),1日数次,能缓解症状。

建议患者早把各种方法都用过还是没效果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在医生的辅导下进行治疗。

吃饭要注意!平时用消炎利胆片就可以!不喝酒吸烟!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是胆囊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一般多由急性胆囊炎未彻底治愈引起。慢性胆囊炎者,平时可以无任何表现,或只有轻微的类似胃病的一些表现,但常反复急性发作。发作时疼痛难忍,十分痛苦。目前,临床上一般系用手术切除,以求根治。

(一)病因和发病

1.感染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病变较轻者,仅有胆囊壁增厚,重者可以显著肥厚,萎缩,囊腔缩小以至功能丧失。

2.梗阻性胆囊炎。当胆囊管阻塞(结石等)时,胆汁潴留,胆色素被吸收,引起胆汁成份改变,刺激胆囊发生炎症。

3.代谢性胆囊炎。由于胆固醇的代谢发生紊乱,而致胆固醇沉积于胆囊的内壁上,引起慢性炎症。

(二)病人表现

慢性胆囊炎的病人,临床表现不如急性胆囊炎那么典型,模糊不清,常似“胃病”,如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即肚子发胀),嗳气和厌油腻等消化不良表现,若触模右上腹部(胆囊所在区域)常有触痛感。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胆囊炎。

(三)家庭养护

若曾被医院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病人,而又经长时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应考虑护送病人早日住院手术治疗,以彻底根治。

1.家庭用药

(1)复方柠檬酸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可以帮助利胆,消食,缓解症状。

(2)利胆药:50%硫酸镁10毫升,每日3次,或去氢胆酸0.25克,或胆酸钠0.2克,每日3次,或利胆素1.0克,每日3次口服。

(3)利胆消炎的中成药,消炎利胆片,4-6片,1日3次口服。

(4)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用药同急性胆囊炎的西药治疗。

2.中药及偏方

(1)郁金粉20克,白矾粉15克,火硝粉30克,滑石粉60克,甘草粉10克,研细混合,每服10克,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1)金钱草20克,茵陈、佛手各15克,栀子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帖,可长服,也可以每月服药三周,停一周,连续2-3月后停药观察。

(2)陈皮10克,佛手或拧檬(鲜品)、山楂、金钱草各15克。将其中的一种中药代茶饮,每日换一味。用法为:先将中药洗净,加入沸水中一杯或冷水煮服15分钟, 随时喝,随时加入开水。

3.营养和饮食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参照急性胆囊炎的膳食要求。

(2)慢性胆囊炎的膳食,应根据病情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半流质食物或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软食。低脂肪:指脂肪总量以20-30克/日为宜,并把这些脂肪总量分在各餐中。低胆固醇:指忌食用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脑,肝、肾及鱼子等,因鱼油中含大量多烯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所以平日可多食用些鱼类食物;

(3)蛋白质:蛋白质食用要适量,每日50-70克,足量的蛋白质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但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胆汁的分泌,不利于胆囊炎性组织的修复。

(4)碳水化合物:慢性胆囊炎的病人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易消化,利用率亦高。但过于肥胖的人患胆囊炎,同时合并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症时,则需要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包括主食及含糖糕点,糖块的摄入,以利于减轻体重。

(5)大量饮水。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量的摄入,以利于胆汁的稀释,减少胆汁滞积。

(6)忌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浓烈的调味品。

(7)少量多餐。

(8)避免便秘发生,因其能影响胆汁的排出,所以适当用些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9)此外还可采用如下饮食疗法:

金钱败酱茵陈茶: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煎汁1000毫升,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饮。鸡蛋汁黄瓜藤饮:黄瓜藤100克,洗净煎水100毫升,新鲜鸡蛋1个,取汁冲服。萝卜汤:取新鲜萝卜1个,切成小块,适量水,放少许食盐,共煮之,取汁饮用,每周3次服。

4.家庭护理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2)伴有发烧时,除可以用西药降温外,还可采用物理降温,加速散热。

(3)腹痛时,除用止痛的西药外,家人还可以用热水袋在病处作热敷,具有止痛作用。

(四)注意事项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腹痛严重,并伴有明显的皮肤发黄,呕吐剧烈时,应及时送院治疗。

2.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时无症状时,仍应注意饮食,不宜多食用含有脂肪,胆固醇成分过多的食物,以防诱发。

(五)预防常识

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感染发生;当炎症出现时,及时应用有效的抗菌素;

2.合理调配食谱,不宜过多食用含动物脂肪类食物,如肥肉和动物油等;

3.当有肠虫(主要为蛔虫)时,及时应用驱虫药物,用量要足,以防用药不足,蛔虫活跃易钻入胆道,造成阻塞,引起胆囊炎。

版权声明:本页内容由一都健康通过网络收集编辑所得。若有侵权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相关链接,一经查实,工作人员会在3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本文链接:http://www.trustpds.com/food/38382.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一都健康养生食谱小站,
联系方式
站长微信: zy296325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Email:zfish1987@qq.com
邮编:518000

粤ICP备2021135002号-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