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餐后低血糖的原因:
1、胰岛素分泌过多和高峰延迟
在正常情况时,人进食后血糖会升高,大约30~60分钟血糖达到高峰后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也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为基础值的5~10倍,随后下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因此,正常人进餐后血糖虽然有升高,但波动于一定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胰岛素分泌过多(高胰岛素血症)和高峰延迟,胰岛素维持在较高浓度而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因而在餐后出现血糖较低,甚至低血糖。
2、饮食不足和餐后运动强度过大
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措施,严格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和减少降糖药物。但是饮食方案应严格和长期执行,运动应有规律。如饮食不足或餐后运动强度过大,患者也可能出现餐后血糖较低,甚至低血糖反应。
3、药物影响
降糖药物剂量过大,与饮食不匹配,或同时应用增强降糖药物降血糖作用的其他药物,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明显降低。
在出现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餐前血糖时,可先增加监测次数,如加测餐后1小时、3小时血糖,记录好数据,便于寻找血糖变化规律。然后,请教医生,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必要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患者静脉血浆葡萄糖≤3.9mmol/l,即为低血糖。
一、低血糖原因
(1)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
(2)误餐,或进餐太迟,或进食太少,但未相应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3)运动量增大,活动量明显增加,未相应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4)在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之前,未按时进食或加餐。
(5)情绪异常波动,如:从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时。
(6)出现酮症后,胰岛素用量增加,而进食量减少。
(7)服用加剧低血糖的药物。
二、低血糖症状
面色苍白,头晕,眼冒金星、视觉模糊,全身软弱无力、手足麻木、颤抖、出虚汗,心慌、心跳加快,饥饿感,精神混乱、说话不清,焦虑不安,定向障碍,健忘,嗜睡,癫痫发作;昏迷。
三、低血糖处置
①方糖或果糖1~2粒
②小食:面包1~2片、或饼干5~6块
③果汁或含糖饮料半杯
④饭、粉、面一小碗
一般15分钟内症状缓解,不缓解应到医院处理。
四、低血糖预防
① 按时进食,生活规律
② 不可随便增加药物用量
③ 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
④ 运动量恒定
⑤ 常测血糖
⑥ 随身带糖果以备用 。
反应性低血糖发生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或发生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尤其是肥胖型患者。其特点是多在餐后3-5小时后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但空腹血糖正常或仅稍低于正常。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糖尿病专科专家说反应性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是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实际上并未减少,只是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患者进餐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较少,低于正常人;当血糖逐步达到高峰时,胰岛素的水平却未达到高峰;当血糖逐渐下降时,胰岛素的高峰来临了,其峰值可高于正常人水平。此时体内的葡萄糖已大部分消耗,出现了胰岛素的相对过多,故而产生了反应性低血糖。得先看看你是什么症状。不知道你有没有测过当时有症状是的即时血糖。如果真是低血糖就得看看什么原因引起的了。有些内分泌的疾病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亢进。导致一进食就出现低血糖表现。还是建议去内分泌可查胰岛素分泌看看。当然得先确定是低血糖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发现,患有此病的人,平素多伴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官能症,如睡眠差、情绪易激动、紧张、腹胀、大便秘结等,同时伴有胰腺分泌胰岛素功能敏感。
餐后血糖的增高,刺激胰腺产生过多的胰岛素,反而引起血糖下降,病人则会产生一系列不适表现。此时体内的葡萄糖已大部分消耗,出现了胰岛素的相对过多,故而产生了低血糖,胰岛素的高峰来临了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是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实际上并未减少,只是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患者进餐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较少,低于正常人;当血糖逐步达到高峰时,胰岛素的水平却未达到高峰;当血糖逐渐下降时,其峰值可高于正常人水平
版权声明:本页内容由一都健康通过网络收集编辑所得。若有侵权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相关链接,一经查实,工作人员会在3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本文链接:http://www.trustpds.com/food/39479.html